用科技赢市场 用品质创信誉
在医疗领域, X光、CT等射线仪器,为诊断疾病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依据。而在工业领域,也有这样的“医疗器械”,通过射线仪器,可以对工业产品进行检测,保证产品的合格率。坐落于丹东临港产业园区的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就是这一行业中的者。经过15年的发展历程,奥龙集团以科技为先导,支持“神舟”载人飞船上天等形象,展现X射线仪器的风范。
厚积薄发 从逆境求生到行业先进水平
2003年1月,丹东奥龙射线仪器集团有限公司正式创立。在过去的十五年发展历程中,奥龙人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业绩,成长为我国射线仪器的企业。
然而,在企业创立之初,他们却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2003年,时值非典时期,销售人员走不出去、客户也进不来,让这个年轻的企业一度处于半停滞状态。
“这半年时间,我们培养人才、搞新技术研发等等。但是有产品没有市场,也是不行的。好在到了下半年,非典疫情得到控制,我们才打开了销路。”奥龙射线董事长兼总经理李义彬说。
福祸相依,这半年的沉淀和积累,为奥龙射线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才是立业之本,公司成立时人才奇缺,李义彬告诉记者,为了培养自己的科技人才,企业大量招聘应届毕业生,自己从头培养。现在这批人已经成为了企业的技术骨干,为企业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2003年,公司成立时注册资本是150万元。2007年,“丹东奥龙射线仪器技术中心”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成立。从此,奥龙的技术开发与服务有了新的平台;2010年奥龙为拓宽服务领域,实现奥龙发展战略,投资收购了具有四十多年历史的原上海材料试验机厂,组建了“上海奥龙星迪检测设备有限公司”,发展区域开始触及长江三角洲;同年11月,为探索和发展射线仪器产品的核心技术,奥龙投资入驻辽宁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组建了“丹东奥龙电子仪器有限公司”。
发展无止境。2013年8月,奥龙与中科院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合作,创立的“射线技术与装备院士专家工作站”;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11月创立了“丹东奥龙中科传感技术有限公司”。2013年1月,“丹东奥龙实业集团”创立。从此,一个从丹东出发,跨越数千里,辐射长江三角洲,拥有四个子公司的奥龙开始了新的里程。
截止2017年底,公司资产总额已达到一亿八千万元,经过十五年的努力和发展,奥龙的资产总量增长了120倍。已成为国内外的射线仪器产品制造、服务和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不断前行 科技创新是硬道理
从追赶国外企业产品到拥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奥龙射线发展的每个阶段都少不了科技创新。
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不断创新,提升技术水平。”李义彬说,在产学研合作方面,奥龙与大连理工大学等科学研究院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技术合作关系,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越来越广泛。
2004年起,奥龙射线每年均有不少于两项的技术成果通过辽宁省科技成果鉴定和新产品投产鉴定,还获得不同级别的政府奖励。截止目前,奥龙已有141项技术获得国家,其中,发明4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此外,还有多项产品通过软件产品认定。正是凭借着这些成就,奥龙先后被政府确定为“辽宁省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单位”、“辽宁省知识产权优势单位”、“辽宁省软件企业”、“辽宁省企业技术中心”和“辽宁省射线仪器工程研究中心”。
“现在生产的产品已经由自动化和数字化发展到智能化和信息化的阶段。”李义彬说,他们正在为一家汽车生产企业定制了一台检测汽车活塞的仪器。过去,产品合不合格要靠人工来检测,受人的精力、心情等因素影响,会出现误测的情况。使用智能化检测仪器后,能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率和可靠性。使用了奥龙射线的智能化仪器后, 大幅度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十年磨一剑 把每一款产品做到更好
“我们的产品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根据企业需求进行定制更是常态。”李义彬说,这就需要他们不断研发新技术、提升产品品质。
从公司创立开始,他们就将工业CT作为研发目标,经过十几年的研发,他们的产品已经从服务传统企业向科学仪器市场转型。他们的产品还进入了中国计量科学院——这里过去一直使用进口仪器,并且收到了良好的评价。此前,他们的的技术还被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我国连续发射的神舟载人飞船有多项系统使用奥龙生产的X射线检测设备实施无损检测并获得成功,现在,奥龙射线的会议室里还摆放着获赠的神州五号火箭模型。
公司成立至今,取得的省、部级荣誉有几十项,有企业的,有产品的。该企业研发生产的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X射线探伤机、X射线衍射仪等产品被国家及省授予产品奖和科技成果奖。
奥龙射线不仅为客户提供品质过硬的产品,更为他们提供优良的服务。公司将售后服务职能调整到品质管理部,并设立专门的售后服务岗位。不仅全程跟踪产品的质量信息反馈,还主动为客户和相关部门提供技术协助。
这一切都说明,在X射线仪器领域,奥龙射线的产品和服务一点儿不比进口的差。李义彬说:“我希望我们的产品将来可以替代进口产品进入市场,并逐渐进入市场。”
谈到这些年企业发展遇到的困难,李义彬这样说:“要说难,一直都很难。目标越远大,难处就越大。我们现在的目标是做到并力争进入资本市场。也许有人觉得这个目标太大,但是只有目标远大,我们才能更快成长。”